顯示具有 時尚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時尚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18.2010

Alexander McQueen

Photo by Nick Knight (Numero2004)












Alexander McQueen, CBE (16 March 1969 – 11 February 2010)

我記憶最深刻的McQueen collection, 是2004年春夏系列《They Shoot Horses, Don't They? 》取材自1969年由小說改編成的同名電影。 敘述美國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一場八百多小時不停歇的舞蹈競賽中,所發生的人性鬥爭與謀殺故事。 這殘酷的爭奪賽場,寫實反應了當時社會小人物的生存悲哀,與無法從現實滾輪中逃脫的宿命。

McQueen和編舞家Michael Clark合作,把電影中的舞蹈場景,重新改造再現。特別訓練過的模特兒、舞者們當日的演出,把原電影與時尚同時昇華至更高的藝術境界。 從開始優雅愉悅, 到最後身心疲狽;鑲滿寶石的華麗禮服、 層疊的拼布薄紗,衣服隨著肢體動作,奔跑翻轉、拉扯爬跪!當時那場秀所引發的情感衝擊是“前所未見”的,雖然,這形容詞似乎可用在他的每一場秀上。

這幾天看了不下數十篇McQueen的回顧報導與作品影像,事實証明,沒有什麼是他沒創作過的! 就好像他已把想說的話都說完後,選擇靜靜的離開這個世界。“Beauty can come from the most strangest of places even the most disgusting places.” 感謝McQueen作品曾帶給我的震撼與驚奇,我會懷念著他,很久很久~~

12.10.2008

Roaring Twenties


Life雜誌The Flapper Issue




電影Henry & June(1990)/Kirsten Dunst近照

我對20年代的風尚情有獨鍾。

在默片與老照片中, 有著拉長媚眼與山形唇峰的flapper , 髮型卻短薄的像個男孩。 她們總是穿著鑲滿了繡珠或流蘇的直腰洋裝, 或搭配圓軟帽與mary jane, 整晚在煙霧瀰漫的爵士酒吧跳舞作樂。 那年代的女人們初次掙脫傳統(與馬甲)的約束; 嘗試獨立自主, 開車、創作、與不同的戀人跳舞。 當然, 這短暫的自由享樂沒能久撐, Great Depression就讓歷史翻頁了。

20年代著名女星, 像是Louise Brooks或是Clara Bow的作品怕是難覓得。 不妨溫習The Great GatsbyHenry & June, 或是The Conformist; 無論是影片本身還是服裝造型都值得回味再三。

從18歲就開始收集的vintage flapper dress, 和art deco造型飾品封箱了許久, 是該拿出來晒晒太陽了。

11.09.2008

Civilized Paganism





經由A Shaded View On Fashion的介紹而觀賞了這兩段1990 年的記錄片。 近50歲的Vivienne Westwood談論設計如何受歷史、社會現狀、性別觀點影響。 以及優雅、智慧與品味如何成為她(那段時期)的創作信仰。

8.02.2008

紅髮迷思

Photographed by Ellen Von Unwerth, 1993

Shalom Harlow

抽空陸續把ㄧ些珍貴的圖片掃描保存起來, 免得最後泛黃到不可收拾。

十五歲的我剛搬到美國, 當時主流的US Vogue與Harper's Bazaar是相當容易取得的。 開始只是為了美而收藏, 根本沒想到自己未來會成為服裝設計師。

90初期的美國服裝雜誌是非常精緻甚至前衛的。 不知曾幾何時, 它也走向了"套餐式企劃"。 這種流行拼盤趨勢, 台灣媒體執行的最為徹底。 大多數的服裝刊物(無論是雜誌、報紙還是電視節目), 常常還搞不清楚來龍去脈, 就開始公式化的分門別類。 A+B+C=XX風! D+E+F=XX型! 愈來愈多人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 集體消費垃圾, 服裝上是如此、 生活上亦是如此!

話說回來吧! Ellen Von Unwerth是我早年相當喜愛的攝影師之ㄧ。 我大概ㄧ輩子都不會忘記, 紅髮的Shalom Harlow站在金黃秋葉中的身影。 由衷佩服這樣的團隊, 從取景到造型, 傳述ㄧ個完整的服裝故事, 幾乎像是在拍電影了!

忍不住, 又懷舊了起來....

800年前

左起: Kristen Mcmenamy、Linda Evangelista、Stella Tennant

Versace Campaign (1992?)

昨晚翻閱我收藏成冊的剪頁時, 看到了這1990s初期, Gianni Versace仍在世時所設計的Versace Atelier系列。

那時的Linda Evangelista剛剪完短髮(又是Steven Miesel的提議), 正要邁入她的全盛時期。 800年前的造型, 現在看還是那麼酷! 敬禮!!

6.12.2008

Friendship

Catherine Deneuve & Yves Saint Laurent, 1966

The Hunger 1983

Catherine Deneuve in The Hunger

Yves Saint Laurent 與 Catherine Deneuve 不僅僅是相知相惜的老朋友(註1)。 他倆為時尚與電影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貢獻。 如今天人兩隔, 留下的Deneuve想必有旁人無法體會的傷痛。

多年前為了把David Bowie演出的電影收齊, 而買下了The Hunger。 發現影片中Deneuve所穿的精美服裝全是出自於 YSL之手。 最近Café Mode寫了兩篇 La Chamade (1968) The Hunger (1983) , 用心的整理出兩人的合作經典, 相當值得ㄧ看。

1. 每次想到獅子與天秤的組合所可能產生的luxury與drama就會想到他倆!


5.08.2008

Surrealism & Fashion


Left: Fashion and Surrealism by Richard Martin
Mid: Manifeste de l'oiseau rare by Greg Kadel (Numéro92)
Right: Guitarist from Rabbit Is Rich

Left: Elsa Schiaparelle
Right: Charles James & Salvador Dali

Left: Salvador Dali
Right: Doline Dritsas


Left: 60's Poster Dress
Right: Inspired by Man Ray


Left: Dorothea Tanning
Right: Photomontage by Maurice Tabard

Left: Max Ernst
Right: Thierry Mugler


Left: Salvador Dali
Right: Krizia

四月份的 Numéro 以 Surréaliste 為企劃主題; 我發現雜誌中有張獨眼禮帽的照片和Fashion and Surrealism的封面有異取同工之妙。 而那"第三隻眼"則是兔子很有錢團長米粉所自創的搶眼造型!

其實, 超現實主義從未真正離開過時尚, Surrealist 藝術家們所創造出來的符號, 反覆的在當代服裝上重現 。 最早的跨界合作是 Dali & Shiaparelle; 他們在1937年共同創作的"龍蝦洋裝"不僅被 Dolce&Gabbana 翻玩過, 連 Christian Joy 也為 Karen O 設計ㄧ套粉紅色的搖滾版本。 而 Man Ray 的紅唇, 除了在 Givenchy 1979年的秀上出現, Prada 在2000年春夏更是大肆印製滿佈紅唇的布料。

我對超現實主義的認識, 是從閱讀 Anais Nin 開始(有三年的時間陷在她的文字世界裡)。 她筆下的巴黎在20與30年代爆發著源源不絕的創造能量, 無論是藝術、文學還是心理學派正ㄧ鼓腦的往潛意識領域探索, 並且相如以沫。 尋著 Anais Nin 的脈絡, 從
André Breton 開始, 我漸漸了解 Surrealism 的全貌。

1996年出版的 Fashion and Surrealism 是我最愛的書籍之ㄧ, 著作者 Richard Martin 是 The Costume Institute (MET) 的策展人, 也是我在 Parsons 的服裝史教授 。 這本書的編排相當精彩豐富, 完整的將許多珍貴影像集聚ㄧ堂, 是藝術與時尚愛好者的必備收藏喔!